“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源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以其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蕴含了人生哲理,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里的“浮云”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而“望眼”则代表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仍能保持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
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此诗写于他年轻时。当时,他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初期,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远大的理想。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的。
全诗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远望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不畏”二字,在此诗中具有极高的气势和峻峭意味。它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浮云遮望眼”这一比喻,也揭示了人生中种种困难和挫折的常态,但诗人却能够坦然面对,这正是其伟大之处。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现在多用来比喻:掌握住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表面的浮云所迷惑。这句话富有人生哲理,对人有启迪作用,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在古代文学中,“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中:“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安石的这首诗中,也是用“浮云”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表达了自己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
“最高层”在此诗中,既指诗人所站的飞来峰顶,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站在高塔之上,不畏浮云遮挡视线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