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天地 / 正文
内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原文

发布时间:2024-10-12 18:05:42

1.谚语的内涵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句谚语深刻地揭示了举荐贤能时应当秉持的原则。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考验,更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2.谚语的来源

这句谚语最早见于《尸子》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在《礼记·儒行》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3.内举不避亲

“内举不避亲”,意味着在举荐人才时,即使是对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也要公正无私,不因私情而偏袒。这样的态度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4.外举不避仇

“外举不避仇”,则是指在举荐人才时,即使是对自己有仇恨的人,也要坚持公正,不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对人才的评价。这种胸怀和气度,是对个人修养的极高要求。

5.历史故事中的体现

在历史故事中,许多仁人志士都体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精神。例如,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平公问:“解狐非子之仇邪?”祁黄羊回答:“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祁黄羊公正无私的品质。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的出处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这句话出自左丘明《祁奚请免叔向》。全文如下:“祁奚请免叔向春秋•左丘明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祁黄羊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段话体现了祁黄羊对待人才公正无私的态度。

7.赏析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在《韩非子·外储说》中提出:“故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赵武所荐四十六人于其君,及武死,各就宾位,其无私德若此也。”这句话说明了“举贤公正,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句谚语,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秉持这样的原则,选拔和任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本站作品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simonseo#foxmail.com(#换成@)处理!

Copyright 锦轶志行 备案号: 蜀ICP备2023028467号-5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