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天地 / 正文
老而弥纯,老而弥纯是可悲

发布时间:2024-09-30 13:09:33

老而弥纯,是可悲还是可贵?

一、纯真的底色与生命的熠熠光辉

在文学史上,闻一多的一生以其至真至纯、良善同行而熠熠生辉。《红烛》之炽热,《死水》之深沉,都是他文学创作的经典之作。这种纯真的底色,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成为他为人为文的可贵美德。

二、德行与长寿的辩证关系

孔子曾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但这并非指长寿本身有错,而是指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若不讲礼数,不重道德,便是死不足惜。换句话说,老而不死不为贼,老而无德方为贼。这表明,德行与长寿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没有德行的人,无论长寿短寿,都是可悲的。

三、旷达与拘束的哲学思考

在苏轼看来,旷达是一种不为外物所拘束的心态。刘伯伦“死即埋我”,在东坡看来,就是拘于世情外物。苏轼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才是真正的旷达。而那些拘束于世情外物的人,无论在何种境地,都无法达到真正的旷达。

四、学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是庄子在《养生主》中的名言。而荀子则认为,“学无止境”,因此他提倡“活到老,学到老”。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五、话剧艺术的先驱与纯真的追求

在1907年春节期间,李叔同公演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这是中国话剧艺术实践的第一部,也是中国话剧史上记载的第一次正式演出。弘一法师在剧中饰演茶花女,将角色的纯真与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晚年风格的反思与批判

在萨依德看来,晚期风格本质里有一种持续的紧张、离异、放逐、不合时代之感,弃绝资产阶级式的老化。晚期风格的特权是有能力表达快乐和幻灭,而不需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这种风格,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七、忧患意识与人生波折

没有忧患意识的人,在遇到人生的波折时,遭遇的打击经常是毁灭性的。所谓无知者无助,可悲又无奈。我们应该树立忧患意识,面对人生的挑战,勇往直前。

老而弥纯,是可悲还是可贵,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追求纯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行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本站作品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simonseo#foxmail.com(#换成@)处理!

Copyright 锦轶志行 备案号: 蜀ICP备2023028467号-5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