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控股股东行为规范解读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的相关指引,旨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以下将结合上交所的相关规定,对内部控制和控股股东行为规范进行详细解读。
1.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
1.1总则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上交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该指引旨在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保护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1.2监控权行使
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高度依赖于控股股东,尤其是国家股股东或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要求来行使对上市公司的监控权。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1内部控制制度
为推动和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交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2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风险管理。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
2.3投资者保护
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上市公司应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情况。
3.公告格式指南
上交所修订并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1号——公告格式(2022年修订)》。该指南作为上市公司编制公告的“说明书”,具有使用度高、实操性强等特点,直接影响公告的编制质量和投资者阅读公告的便利度和体验。
4.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
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执行。
5.并购重组自律监管规则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并购重组自律监管规则体系,上交所对并购重组相关业务指引、业务指南和流程进行了清理、整合,并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重大资产重组》。
上交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的规范,体现了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认真遵守相关指引,共同推动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