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造船业完工量达到55.7%,这意味着在全球交付的船舶中,超过一半由中国制造。这一成绩背后,是我国造船业的持续创新和高效生产。
宋元时期,我国造船技术领先世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便是明证。明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造船技术逐渐落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船舶工业重新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重要力量。
2021年,面对全球疫情的挑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境,中国船舶工业依然取得了高速增长,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这一世界第一的地位来之不易,尤其是新接订单的修正总吨计算占比接近50%,实现了“十四五”的开门红。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55.1%,新接订单量占比74.7%,手持订单量占比61.4%,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政府对船舶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大力扶持是中国造船业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和科研体系健全,产业发展基础稳固,拥有适宜造船的漫长海岸线,发展船舶工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从最初仅能修造沿江、沿海中小型船舶,到如今设计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3000米水深海上钻井平台等顶尖产品,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显著比例,充分体现了我国造船业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造船业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产业优势,已经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领军者。未来,中国造船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全球航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