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助手 / 正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古诗

发布时间:2025-02-13 20:10:15

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的六月二十七日,苏轼于望湖楼醉书,留下了千古绝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风雨交加、乌云翻滚、白雨跳珠等壮阔景象,展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境界和豪放洒脱的情怀。

1.风雨交加的景象

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中,苏轼巧妙地运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比喻,将乌云比作翻滚的墨汁,雨点如同跳跃的珍珠。这种描绘手法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风雨交加的现场。

2.风速之迅猛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句诗,将风的迅猛描绘得淋漓尽致。狂风卷地而来,瞬间吹散了满天的乌云,使望湖楼下的西湖湖面变得开阔而平静。这种描绘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风的威力。

3.天地交融的意境

“望湖楼下水如天”,这句诗将望湖楼下的西湖湖面与天空相比,展现出天地交融的壮阔景象。湖光潋滟,映照着楼影,碧波荡漾,与天相连,仿佛天水一色,浑然无际。

4.望湖楼醉书五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共有五绝,其三、四、五分别描绘了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乌菱白芡不论钱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5.诗中的哲理

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天地永恒的哲理。在风雨交加、天地交融的景象中,诗人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6.望湖楼的历史背景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称看经楼,位于今天的杭州市西湖区。这座楼始建于宋代,历经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苏轼在望湖楼醉书,留下了千古绝唱,使这座楼名扬四海。

7.苏轼的诗歌创作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文坛巨匠”。他的诗歌创作独具特色,豪放洒脱,意境深远。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苏轼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才华。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影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传世之作,被誉为“中国古诗之瑰宝”。

本站作品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simonseo#foxmail.com(#换成@)处理!

Copyright 锦轶志行 备案号: 蜀ICP备2023028467号-5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