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人的因素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学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建立了以学生管理干部和专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辅导员、班主任和兼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全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这种机制能够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党团干部、任课教师、专兼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分层负责,各司其职。这种体系能够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提高教育效果。
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青少年开始建立与家庭分离的自我认同,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青春期的青少年内心有不安全性,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这种内心矛盾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学业压力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者对超出自己应对能力或可能威胁到自身的学业内外环境要求的反应或感受,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还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素养不齐、实操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对各级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实施系统性培训,不仅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更重视提升实操技能,如心理急救、危机干预技巧等。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正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幸福成长课。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尽情享用有温度、有能量、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应当细化概念、指标和数据,从个体和环境层面剖析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针对当前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应当尽快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健全心理服务标准。
如果怀疑有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社会、社区、教育机构等专业心理支持、疏导、慰藉、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专业心理服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只有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