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既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又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这种一举两得的情况,不仅让人感到愉悦,更是智慧与策略的体现。小编将深入探讨“一举两得”这一成语的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座山上,出现两只老虎,经常伤人。官府虽然数次组织围捕,却未能成功。有一天,一位名叫卞庄子的年轻人挺身而出,与附近旅店中的一位伙计携手,招募了一群身强体壮的青年壮汉,他们手持刀剑棍棒,誓要上山斩虎,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一举两得”的内涵。卞庄子不仅解救了百姓于危难之中,同时也为鲁国除去了一大隐患。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智慧和勇气。
[yījǔliǎngdé]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一举两得”这个成语,简单来说,就是指通过一个行为,同时获得两个或以上的好处。这种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我们常常在完成一项任务的也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一举两得”的详细释义是指通过一个行为,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能带来额外的利益。这种做法往往需要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到眼前的利益,也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一举两得”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晋书·束皙传》。在文中,作者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种处理问题的策略,即在解决问题时,既要考虑外部的影响,也要考虑内心的感受。
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这个例子中的“一举两得”,指的是通过一种策略,既避免了楚国的祸患,又激励了晋国的到来。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一举两得”在策略上的巧妙运用。
【近义词】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一举两得”的近义词有“一箭双雕”和“事半功倍”。这些成语都强调了通过一种行为,同时达到多个目标的重要性。
【反义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一举两得”的反义词有“事倍功半”和“得不偿失”。这些成语强调了在做事情时,如果没有做到事半功倍,反而可能会得不偿失。
【成语用法】联合式
作谓语、定语
“一举两得”的成语用法是联合式,可以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在句子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行为或决策既实用又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