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
1. 2006年12月,国内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2006年12月,信达和东方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发行了国内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建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项目规模27.65亿,被视为国内首单商业银行重整资产支持证券。
2. 轻金融:银信合作模式中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采用银信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成立特定目的信托,将希望变现的贷款进行整理分类、委托托付以及承销发行等操作。
3. 资产证券化中涉及的中介机构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除了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发起人打包资产形成资产池之外,还有其他中介机构参与。比如,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用评级服务、银行提供资金等。
4.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与一般信贷资产证券化相似。银行先将资产转让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对资产进行打包和结构重组,然后经过信用增级和评级后向投资者发行证券。
5. 三种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在实务中,不良资产证券化通常采用三种模式:1. 银行将不良资产转让给AMC公司做证券化处理;2. 银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ABS;3. 由AMC公司设立特定信托计划。
6. 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要求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施关键在于资产具有未来预期收益,有未来现金流量保证。资产能够产生稳定、可预测的现金流量是资产证券化的要求之一。
7.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甄选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的甄选是至关重要的。不良资产处置包括收包和处置两大部分,通过对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来有效处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8. 我国不良资产处理的必要性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双升现象。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实现不良资产出表、增加流动性,降低银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