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早行景色,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温庭筠(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才情横溢,文思敏捷,有“温八叉”之称。他久居杜陵,视之为故乡,尽管久困科场,年近五十仍为生计所迫,但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温庭筠此诗是在他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途中经过商山时所作。商山位于长安与襄阳之间,是古代的交通要道。诗中“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一句,点明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了“早行”的问题,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离乡背井的悲凉心境。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鸡鸣声声,茅店中月色依旧,而板桥上霜痕斑斑,映衬出诗人旅途的艰辛。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诗人以槲叶的落下和枳花的绽放,描绘了山路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暗示了岁月的流转。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最后两句诗,诗人通过回忆故乡的梦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凫雁满回塘的景象,既是对故乡美景的回忆,也是对故乡生活的向往。
《商山早行》这首诗之所以传颂千古,主要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商山早行》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时,都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和影响。
《商山早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传颂。